民营企业如何跨越“转型的火山”?
●重拾企业家创业精神,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
●政府应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在资源配置、财税制度等层面,助推民营企业脚踏实地地转型升级
●继续完善市场机制,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具有包容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总体而言,市场前景看淡、生产经营要素成本高、转型升级乏力是导致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因素。其中,转型乏力是内因。那些受到市场竞争冲击大、难以获得融资的企业,往往是固守成规、缺乏创新、转型升级不成功的企业。助力民营企业跨越“转型的火山”,是纾解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困局的关键所在,必须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着力。 民营企业面临的转型困境 企业家对创业精神的“遗忘”。大多数民营企业都经历了艰难的初创时期,企业家依靠强大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了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转型困境,主要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问题,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家丧失了在初创时期的创业精神,无心无力推动革新、重新创业。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在企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素,一旦失去这种精神,必定会使企业发展失去内在原动力,严重削弱企业应对挑战、化解困境的能力。 企业对转型升级的选择失误。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横向规模扩张看成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在企业做大之后纷纷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弱化甚至放弃了原有的主业。结果是一些企业规模虽大,却难以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不少民营企业家过度追求资本化经营,以推动企业上市为终极目标。不少企业甚至放弃实业,在房地产、资源性产品、金融等领域盲目布局,“脱实向虚”持续盛行。 外部因素不稳定。在有的地方,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经营中受到行政和司法部门不正当干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到公正公平对待、不合理税费负担重等问题持续困扰民营企业,这不仅不利于民营企业踏踏实实从事生产经营,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家的短期化行为。一些民营企业家放弃实体经济,转向资本化运作和进入资源开采、房地产、大宗商品买卖等领域,与实体经济守法经营利润率低,外部因素不稳定等原因是分不开的。 市场体系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营企业家生产经营活动的急功近利短期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创新缺乏足够的保护,弱化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妨碍了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发育仍不完善,要素配置在行业和区域上的扭曲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转型能力不足。行政垄断、国企垄断等各种形式的垄断在不同领域还比较多的存在,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空间。 破解转型困局的路径探析 重拾企业家创业精神,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要想扭转当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局面,前提条件是催发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斗志,重拾企业家精神,以初创企业的昂扬态势带领企业勇闯转型升级关卡。为此,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和信心,切实协助解决好民营企业家的代际传承问题,大力弘扬上一代企业家的艰苦创业精神,推动新生代企业家在更好的市场环境中,传承锐意进取、创新不止的企业家精神实质,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瞄准有前景的行业,以升级促转型,是民营企业转型的主要路径。民营企业家必须努力走在本行业技术和市场的最前沿,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加大创新力度,占领行业生产链的有利位置,形成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合理制定产业政策:一方面,要着力抑制行业的投机之风,对于像房地产、资源型产品等行业,必须尽早制定稳定长效的管制制度,抑制这些行业的剧烈起伏波动,避免实业型民营企业脱离主业,进行短期化的投资和经营;着力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持续创新,在资源配置、财税制度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助推民营企业脚踏实地地转型升级。 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低成本的制度环境。各级政府必须从贯彻执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切实把民营经济当成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看成“自己人”,一视同仁地公平对待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具体来讲,各级政府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决遏制越界作为、乱作为行为,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发挥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建立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各级官员要有担当精神,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保护民营企业正当权益,满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合理诉求。 继续完善市场机制,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包容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为此,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构建包容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是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加大力度破除市场准入障碍和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所有制歧视,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在金融、技术、人才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深耕实业、扎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气,在企业家群体内树立以创新和转型升级为荣的观念。